首 页 最新动态 各界反应 图片资料 相关报道 专家评论 老人生平 相关专题 老人论坛 English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老人故居
站内搜索:
  香河老人故居简介 12-15  
  香河老人展室展板照片 12-15  
  香河老人展室资料 12-14  
  故居行车路线与联系方法 12-14  
  论坛开通 10-07  
周凤臣老人简介(English) 12144  
香河老人全身舍利及生平简介 9988  
媒体对香河老人早期新闻报道 5902  
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 5876  
肉身存世,五载不朽(1997.11) 5603  
“香河老人专题网”联系方法 5341  
“1995香河研讨会”专家发言 4633  
“2017香河研讨会”交流文集 3822  
发表日期:2013年12月14日        已经有7565位读者读过此文

香河老人展室资料

 

 

香河老人展室资料

 

1997年

 

前言

 

历史发展到世纪之交的今天,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大地,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生命奇迹:她一生勤俭持家,行善积德,以88岁高龄尽享天年。19921124停止呼吸以后,其身体在自然环境中,没有进行任何防腐处理,历经五载严寒酷暑的考验,演化成为举世罕见的“不朽之身”。这位老人叫周凤臣。

 

一、京畿明珠

 

香河县地处燕山南麓的华北平原,位于东经116°58'、北纬39°47',毗邻北京、天津、唐山,享有“京畿明珠”之美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早在商朝,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于此设榷盐院,号淑阳郡,后废郡改县,名之香河,现属河北省廊坊市。全县总面积458平方公里,总人口30余万人。

香河县系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阳光充足,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冷暖多变,冬季干燥多风。年平均气温为11.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0.2,年极限最低温度为-27.4。年均降水量616毫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网密布,盛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芝麻等。

自古以来,香河具有物丰土厚、民风朴茂之特点,生活在这方热土上的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香河到处生机勃勃,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引人注目。周凤臣老人的出现,使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又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和风采。

 

二、坎坷一生

 

周凤臣,女,汉族,1905112出生在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东北街,属蛇。 1992年11月24日22时45,在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其长子家中停止呼吸。

周凤臣从小生长在香河县的一个大户人家,父亲周德元在京城任事。民国初年,周氏举家迁京,年仅7岁的她留在香河由姑母抚养。

1924年,周凤臣嫁与淑阳镇胡庄村杨世杰为妻。其后的几十年,她终日劳作,拉扯二儿五女,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

19769月, 72岁高龄的周凤臣老人离开香河,到北京其长子杨守德家中,操持家务,抚养几个孙儿。

老人一生历尽艰辛:年轻时由于丈夫常年在外谋生,体质羸弱的她独自承担了家中的各项操持和田里的粗重活计,受尽劳累。大儿媳去世后,她又含辛茹苦,将4个孙儿抚养成人。

老人一生历经坎坷:1940年,13岁的大女儿暴病身亡;1968年,34岁的大儿媳因脑溢血病故;1970年,丈夫一夜之间撒手西去;1990年,二女儿又因病去世。老人多次承受了失去亲人的悲痛。

老人一生饱受折磨:38岁时她大病一场,生命垂危,卧床40多天;晚年时她身体虚弱,多次疾病缠身;因“四清”时家庭成份被错划为富农,多年受人歧视;“文革”初期,又被打成“牛鬼蛇神”,遭抄家挨批斗,受尽屈辱。

面对种种磨难,老人体悟到人生真谛,始终未向厄运低头。她泰然以处,忍辱负重,一心向善,不改初衷。

作为普通的农家妇女,老人衣着俭朴,常年素食,口味清淡,不沾烟酒,早睡早起,过着平凡的农家生活。她从小受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积德行善,潜心修好,几十年来始终如一。

老人恪守孝道,家教严谨,她对长辈尽心服侍,对同辈平易谦和,对晚辈宽爱严教。

老人为人正直,忠厚善良,乐于助人,邻里乡亲有口皆碑。

老人幼时无缘读书识字,但她天资灵慧,年轻时通过向人请教,加之自己潜心领悟,掌握了治疗疑难杂症的一些特殊诊疗方法。遇有乡亲染有沉疴,久治不愈,只要经她医治,便能手到病除,而且用药简单,大多是农家常见的草药、黑豆、桃树枝、柳树枝等。老人治病救命、不图回报、造福乡里的事迹,乡亲们至今记忆犹新,感念不已。

 

三、身体演化

 

1992年春,在北京居住了16年的周凤臣老人,多次要求返回香河老家。家人只好于87将她从北京接回香河,住在次子杨守玉家中。

199211月初开始,老人为自己以后身体不腐做了充分的生理准备。从禁食、呕吐、排泄、咳痰到净口、净身,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历时20多天。

11 6日,老人咳嗽不止并拒绝进食,经香河县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肺炎并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老人多次出现异常呕吐,有时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呕吐物,而且有红色蝌蚪状东西和黑色小米粒状硬物吐出。

1110,老人多次的强烈要求回家,家人只好于上午11时,将她接回家中。尔后,开始为她准备后事。晚6时许,身体极其虚弱的老人被抬上灵床。此时老人神志十分清醒,不愿躺在灵床上。晚9时,家人将老人抬回炕上。

1111,家人继续为老人用药、输液,进行治疗,此后老人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每天喝少量西瓜汁和水。

1115晨,老人身体已基本恢复,拒绝输液并要求进食,但饮食习惯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前的“怕凉”变为“怕热”。家人只好给她吃凉饭、喝凉水。

1115上午,老人在 9天未进食、未排便的情况下,出现异常排便。此次排便呈喷涌状,量大粘稠,为棕褐色。此后的9天里,老人又7次出现类似排便。

1116凌晨,老人大量咳痰,持续 3个小时,其痰中含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块状物。当天晚上,老人又要求用凉水漱口,持续24个小时。

1119上午,家人按老人的要求,用凉水给她擦身,然后将清凉油涂抹在她的手心、脚心、胸口、丹田、人中和太阳穴等部位。

1120零点,在老人安排下,家人护送她离开香河,回到北京其长子杨守德家中。此后,老人不再进食,每日只喝少量凉开水。家人为老人准备了氧气袋。

1124(农历十一月初一)晚1045分,老人在神志非常清醒的情况下,自己拔掉氧气管后说:“我要睡觉了,不需要它了”,随后安祥地合上双眼,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晚11时,当地医务室的医生对老人进行检查后,诊断为“老人已经死亡”。

1125上午9时,北京市急救中心东城急救站的医生经过检查,再次诊断为“老人已经死亡”。

老人停止呼吸24小时内,体温一直没有下降,身体未出现任何僵硬现象。24小时以后,老人体温降至室温(22),但肢体仍然柔软如常,似常人入睡。

112628日,老人手背及太阳穴处血管清晰可见并有弹性。

1129夜,老人指尖颜色变红,手背和胳臂表皮内开始出现红色液体。

1130,老人面部皮肤变得松弛。当晚,老人小孙杨学顺在为老人擦脸时,不慎将老人额头皮肤碰破两块,几天后伤口干燥愈合,痕迹现仍清晰可见。

121晨,老人身体开始出现充气现象,一天后全身呈气囊状,弹性极好。

122晚,老人身体表皮部分破损,有大量无异味的血红色液体排出体外。此后,随着血红色液体的不断排出,老人身体充气逐渐减少。直到1225,血红色液体基本排完,老人身体恢复原状。

1230晚,家人为老人换下浸透体液的棉裤。

1993年元旦后,老人身体开始排出油性分泌物。6个月后分泌物量逐渐减少,至今尚未完全停止。

鉴于老人停止呼吸前后身体的特殊变化,老人长子杨守德、长孙杨学强和小孙杨学顺等没有对老人身体做出草率处理。他们经过努力,将老人的身体保留下来,并以科学的态度,详细观察记录了老人身体的变化情况。

 

四、辗转回乡

 

为了保护老人,从19934月起,杨守德等人在多方的帮助下,几次改换老人的安放地点。老人的身体也经受了辗转颠簸及恶劣环境的考验。

19935月初,杨学强等人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与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取得了联系。此后,经过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方工作,在香河县委和县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199375晚,周凤臣老人终于回到香河,安睡在她晚年执意留下的故居中。

周凤臣老人的特殊生命演化现象,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他们对于老人的保护工作,给予了热情的关心和帮助。199739,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程维高同志专程前往香河老人故居,了解老人的保护、研究等有关情况。

五年来,周凤臣老人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经历了严寒(室温0)酷暑(室温34、相对湿度90%)的考验,目前已呈稳定状态:面容安祥,颜色为深褐色;身体其余部分为浅褐色;皮肤表面干燥、光滑、有光泽、无异味;胸、腹前壁略有弹性;肌肉高度萎缩,骨骼形状清晰可见;牙齿、指甲完好,头发光亮如初、无脱落。她已演化成为举世罕见的“不朽之身”。

 

五、专家评论

 

周凤臣老人身体不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有关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发表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最早参与了对周凤臣老人的科学研究工作。1993515石世庆教授等医学四名专家在北京对老人进行了初步考察,结论是:“周凤臣遗体,在未加防腐处理的情况下,在北京的室温下,保存了半年不腐败,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死后遗体不腐败的时间。此例实属奇特,有深入研究价值,建议移至可管理的常温屋内,继续进行科学考察。”

19937582,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友成研究所,在香河对周凤臣老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927,友成研究所写出了《关于周凤臣老人遗体演化的综合报告》、《周凤臣老人遗体安置及科研大事记》等调查报告,并向国家人体科学工作小组和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作了汇报。

《综合报告》中称:“据专家考证,迄今为止,人类遗体的长期保存一般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对特殊人物的遗体进行各种现代医学防腐处理后保存;二是对遗体进行长期冰冻保存;三是在沙漠或金字塔等特殊条件下形成木乃伊;四是宗教徒修炼到高层次以后封缸塔葬或人工处理形成“肉身”。周凤臣老人不同于上述四种情况,她始终处于自然环境之中,家人目睹了其身体的整个变化过程。

经过一系列检测和调查研究后,专家们认为:老人于19921124停止呼吸以来,遗体在正常气温和自然环境中,未加任何防腐处理,经过冬、春、夏三个季节长达10个月的自身演化,遗体至今未腐,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命演化实例,为从现代医学和生物控制论的角度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身我调控奥秘,确定了罕见的事实,必将在当代人体科学研究领域引起震动和反响。”

“专家们还发现,老人的遗体一直处于不断演化之中,……经过盛夏高温高湿的严峻考验,情况依然完好。老人遗体演化情况属国内外罕见。”

《综合报告》建议:“老人遗体应继续保存,以便深入研究。……下一步应以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为手段,对老人遗体进行观察、测量和精密分析。”

前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张震寰理事长,生前对周凤臣老人的保护、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199419他在家中听取了杨学强等人的专题汇报,观看了有关录相资料,对如何搞好周凤臣老人的保护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还在百忙之中数次写信,了解事态发展情况,指导工作的开展。他在专门致杨学强所在单位领导的函中强调指出:“对周凤臣老人身体变化过程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的前沿密切相关,此项研究也将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和反响。”

原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毛主席遗体保护专家徐静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专家刘彤华教授,19936月考察老人后认为:老人临终前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上吐下泻”、“咳痰”、“体表排液”等,导致身体大量脱水;老人辞世后被置于暖气边,室温高而空气干燥,躯体内水份蒸发,二者是造成躯体干枯的重要原因。快速失水,似木乃伊,暂不腐坏是可以解释的。

19944月,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守良和蔡益鹏作现场考察后认为,老人躯体在自然状况下不腐的现象值得研究,需要科学地进行解释,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保存至今,因为在躯体保存上甚感困难的就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问题。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庄祥昌教授认为:考古学界比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的干燥环境下形成的,但在常温下就不行。至今未发现对老人身体进行过特殊的药物处理,这个现象需要解释。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学教授王德文考察后说:“老人的遗体确实与木乃伊不一样。老人遗体保存的这么好,我觉得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我搞病理学研究,在考察后感到需要解释的就是老人的内脏如何能在常温下保存至今?如今是什么样?体内究竟还有多少含水量?”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宋孔智教授认为:“香河老人现象尽管人们不理解,但却否定不了这一事实,它的意义比社会上特异功能现象的意义还要重大。这一现象从传统医学、气功、宗教内核里都能解释,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这也说明新科学的诞生已为期不远了,而且是必然的。”

19971115,武警后勤部卫生部、武警总医院派出医学专家,对老人目前身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体表检查(详细记录见附件)。专家们考察后认为:一、周凤臣老人的死亡过程与常人不同。老人逝世五年遗体未加任何处理,在自然状态下,仍处于干燥状态,这个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二、感谢家人对老人的保护。希望继续保存好遗体,供长期研究之用;三、每年系统进行医学观察1-2次,建立记录档案。有条件时做进一步的仪器测定和做组织学、细胞学以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四、为拓展研究成果,组织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必要时成立一个非常设机构,不定期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科学院牛实为教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周凤臣老人生命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人作为宇宙和地球极端苛刻选择出的“万灵之长”,原本具有许多包含自我调控在内的强大功能,但由于后天“能量”的耗散,致使这些功能被大大削弱。香河老人以极小的“物质”消耗,聚集了极大的生命能量。她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演变,实在需要认真研究。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李之楠秘书长认为:香河老人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奇迹和超自然现象,她是在旧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出现的,有其必然性。

他认为:老人生前行善、信佛、茹素、吃苦及所在环境,都应该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我们最难解释的是:她的肉身死了,但仍具有一种能量,具有免疫能力。她的体能没有死亡,甚至智能也没有死亡,正如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

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冯理达教授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专程到香河对周凤臣老人进行了考察。她在留言中写到:“凤臣老人生前生后留给世界科学的宝物是我们急需大力研究的,也是需要抓住机遇,埋头苦干的。…… 衷心祝愿香功、香河在咱们的香港回归之际能为祖国、中华民族开出更艳丽更香之花,留香千古!!!”

北京大学哲学系强昱博士在考察香河老人后认为:香河老人的生命奇迹,是传统文化历史价值的再现;香河老人又是一个道德的典范,她平凡而又极不普通的人生告诫我们,只有做一个符合时代道德要求和价值规范的人,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自觉人生。…… 香河老人实实在在改变了世界,她改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概念。

对于周凤臣老人特殊生命演化现象的奥秘和内涵,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发掘。

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太极专业委员会主任、道家太极门传人陆锦川先生认为:肉身不腐,自古分“圣”“凡”两类。圣,佛家称为“金刚琉璃体”、道家称为“紫金琼玉身”,如广东韶关南华寺供奉的唐代高僧慧能的肉身;凡,就是“木乃伊”。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因为其成因完全不同:“凡”体不腐的致因是特殊的环境条件或人为的加工处理,而“圣”体不腐则是自然形成的。“圣”“凡”两者间的鉴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颜色和润泽:圣体明亮而有光泽,凡体则晦暗而晦涩;二是气味:圣体有“异香”,或称为“奇香”,凡体则有“异味”,三是存放:圣体可以自然以处,不需要人为的处置,凡体则依赖特殊的环境,或靠人为的保护。我看到的周凤臣老人,身体如玉石玛瑙,身上有“奇香”,没有人为的处置,与一般的“凡”体有本质的差别,很象佛家讲的“金刚琉璃体”、道家讲的“紫金琼玉身”。

陆锦川先生指出:香河老人这样一个很平常的农村妇女,能够成道,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她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她的成道是一个自然无为的过程,没有归入宗教;第二,她是一个普通女性,成道是很难能可贵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三,她成道于现代社会。鉴于这些,她的价值就不同凡响。她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一个平常的人,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成道,可以留下“真身”。这也说明了平常就是道。我国历史上留下的“肉身”,如慧能大师,都是以宗教形式出现的,而且人们总认为,他们是和尚、是修行人。但香河老人却不一样,她在平常之中得道了。

陆锦川先生说:肉身不腐的内涵十分丰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香河老人“肉身”的存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说明人类有许多奥秘,特别是关于生命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她属于全人类,相信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都会来保护她、研究她!

我国佛教界著名人士对老人“肉身”存世,十分欣慰和推崇,充分肯定了老人修持所达到的境界,纷纷前来老人故居拜望老人。

19934月,北京广化寺怡学法师考察老人后,在给老人家人的信中写道:“周临终的种种征兆甚为明显,极言家人积德行善,孝亲尊老,可乃社会公德。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实为难得。若能立为榜样,成为生动活泼的真实楷模,必能教育和感化有缘人,达到治理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是难得之素材”。“周凤臣信女的一生言行及临终遗言,意义深远,功德无量,令人钦佩和尊敬。我希望周氏家人应顺老人旨意,成全老人遗愿,圆满老人所做功德,必能不负功心,受龙天护法,得人间欢慈。”

19965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塔尔寺寺主阿嘉.洛桑图旦,专程来老人故居了解情况,并欣然为老人题字“功德圆满”。

 

六、社会关注

 

对于周凤臣老人特异生命演化现象,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1994324《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香河发现民间‘肉身’》的报道。

199448《人民日报》刊登了《胡庄子村中的未解之谜》的报道。

1994326《北京晚报》刊登了《一老妪辞世一年身体不腐》的报道。

1994331《人民公安报》刊登了《有待揭开的遗体之谜  香河发现民间‘肉身’》的报道。

1993922香港《大公报》刊登报道,在海外首次披露了周凤臣老人身体存世的消息。此后,海外多家传媒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中华儿女》、《亚洲周刊》(香港)、《深星时报》等十几家报刊先后对香河老人生命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

 

七、做人准则

 

周凤臣老人经常教育家人的做人准则是:

1、走到天边口要对着心,心眼儿要放在正地方;

2、遇事多替别人着想,不要光想着自己;

3、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不要看得太重;

5、一个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坏事也有人知道,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结束语

 

周凤臣老人停止呼吸前曾对家人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要让香河知道,还要让全国知道,最后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心地仁厚,严谨做人,贫困艰辛不移其志,厄运磨难不改初衷,以一病弱之躯竟得以成就如此辉煌的生命奇迹,给后人留下一个回味不尽的世纪之谜。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21世纪将是人体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产生继信息革命后又一次新的革命的时代。”人们期待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探索,早日揭开谜底,为人类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百度搜索 百度地图 百度香河 微信公众号 香河老人故居 老人故居导航 香河老人展室 河北天气 香河天气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香河周凤臣老人保护研究学会 2020-2030  地址: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 邮编:065400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2349号   联系人:程  霆  联系电话:13366711012  电子信箱:bjchengting@tom.com